铸件缺陷与改进措施

铸件缺陷与改进措施

铸件缺陷与改进措施分页导航
本页导航 广告链接

铸件缺陷与改进措施

缩孔与疏松

壁厚不均

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壁厚力求均匀,减少厚大断面以利于金属同时凝固。改进后将孔径中部适当加大,使壁厚均匀
铸件壁厚应尽量均匀,以防止厚截面处金属积聚导致缩孔、疏松、组织不密致等缺陷
局部厚壁处减薄
采用加强肋代替整体厚壁铸件
为减少金属的积聚,将双面凸台改为单面凸台
改进前,深凹的锐角处易产生气缩孔

肋或壁交叉

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尽量不采用正十字交叉结构,以减少金属积聚
交叉肋的交点应置环形结构

补缩不良

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易产生缩松处难以安放冒口,故加厚与该处连通的壁厚,加宽补缩通道
图示一铸钢夹子,冒口放在凸台上。原设计凸台不够大(φ310mm),补缩不良。后将凸台放大到φ410mm,才消除了缩孔
考虑顺序凝固,以利于逐层补缩,缸体壁设计成上厚下薄
对于两端壁较厚的铸钢件断面,为创造顺序凝固条件,应使a≥b,并在底部设置外冷铁,形成上下温度梯度有利于顺序补缩,消除缩孔、缩松

气孔与夹渣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水平面过大 尽量减少较大的水平平面,尽可能采用斜平面,便于金属中夹杂物和气体上浮排除,并减少内应力 铸孔的轴线应与起模方向一致
避免薄壁和大面积封闭,使气体能充分排出;浇注时,重要面(如导轨面)应在下部,以便金属补给

烧结粘砂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避免小凹槽 改进前,小凹槽容易掉砂,造成铸件夹砂
避免尖角 避免尖角的泥芯或砂型
避免狭小内腔 避免狭小的内腔

裂纹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内壁过厚 铸件内壁的厚度应略小于铸件外壁的厚度,使整个铸件均匀冷却
截面突变 突变截面应有缓和过渡结构
收缩受阻 铸件应避免阻碍收缩的结构,较大的飞轮、带轮、齿轮的轮辐可作成弯曲的辐条或带孔的辐板
大型轮类铸件,可在轮毂处作出缝隙(a≈30mm),以防止裂纹
没有肋的框型内腔冷却时均能自由收缩
过渡圆角太小 避免锐角连接,采用圆弧过渡
铸件方形窗孔四角处的圆角半径不应太小

变形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截面形状不合理 为防止细长件和大的平板件在收缩时挠曲变形,应正确选择零件的截面形状(如对称截面)和合理的设置加强肋
铸件抗压强度大于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,设计中应合理利用
缺少加强肋 不用增加壁厚而用合理增加加强肋的方法来提高零件刚性
大而薄的壁冷却时易扭曲,应适当加筋
缺少凸台 孔洞周沿增加凸边可加大刚性

渗漏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错用撑钉 液体容器部分避免用撑钉,以防渗漏;右图的泥芯,可在两端固定,不用撑钉

损伤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突出部分薄弱 避免大铸件有薄的突出部分(易损坏)

错箱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铸件在两砂箱 尽量使铸件在一个砂箱中形成,以避免因错箱而造成尺寸误差和影响外形美观

形状与尺寸不合格

注意事项 图 例 改 进 措 施
改 进 前 改 进 后
内腔过小 铸件两壁之间的型芯厚度一般应不小于两边壁厚的总和(c>a+b),以免两壁熔接在一起
凸台过小 大件中部凸台位置尺寸不易保证,铸造偏差较大;应考虑将凸台尺寸加大,或移至内部
凸台应大于支座的底面,以保证装配位置和外观整齐